1. 传统企业如何不被数字化浪潮淘汰?

在互联网公司占据科技头条的时代,电信运营商似乎总被贴上"管道工"的标签。当微信视频通话替代传统语音业务,云计算重构企业IT架构时,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却用一组数据打破固有认知:其自主研发的"天宫"云平台已承载超过200个核心业务系统,日均调用量突破10亿次,支撑全国4.2亿用户实时服务。这不禁让人思考:老牌通信企业能否真正实现数字化蜕变?
2. 技术创新如何突破行业天花板?

在河北雄安新区,当施工队准备铺设光缆时,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的"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已通过3D建模完成了网络规划。利用AI算法对15万栋建筑物进行信号衰减模拟,将基站部署效率提升60%,减少重复施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超3亿元。这种将物理世界数字化的实践,正是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锐意创新引领数字化智慧新纪元的关键突破——他们打造的"网络大脑"系统,已实现全国31省核心网络设备毫秒级智能调度。
3. 数字化改革如何惠及普通百姓?
内蒙古牧区的养殖户老张,通过手机APP就能查看牧场实时监控,这背后是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研发的"5G+北斗"融合定位系统的支撑。该系统将牲畜定位精度从10米提升至0.5米,结合AI疾病预警模型,使牧区养殖损耗率下降35%。更值得关注的是"银龄专享"服务平台,通过语音交互和简化操作界面,帮助210万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该平台月活跃用户增长率连续6个月超过40%。
4. 生态共建能否创造更大价值?
当某新能源汽车企业遭遇充电桩利用率不足30%的困境时,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全国4.8万个充电桩的实时数据,运用动态定价算法和需求预测模型,6个月内将桩体利用率提升至67%。这种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生态建设思维,推动其合作伙伴数量年增长达120%,形成覆盖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12个重点领域的解决方案矩阵。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锐意创新引领数字化智慧新纪元的实践表明:传统企业转型需要聚焦三个关键——以场景创新驱动技术落地,用生态思维打破行业边界,将用户体验作为价值标尺。对于寻求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建议建立"技术实验室+业务单元"的双轮驱动机制,设置不低于年营收5%的研发投入基准线,同时构建开放式的开发者社区。正如他们的"天枢"AI中台所验证的:当技术普惠与商业价值形成正循环,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转化为发展新动能。